6、摞地
    陈佩思说:“摞地艺人才是真正的艺人。”
    其中两位最值得崇拜,一位是马三立,他说了70多年相声。其中,前20年是“摞地”卖艺,尝尽江湖之险恶、艰辛甚至屈辱;另一位是侯宝林,也曾在北京天桥、鼓楼一带“摆地”演出,说单口相声,以此挣钱谋生,养家糊口,饱尝了城市贫民生活的艰辛。
    除了这两位相声界泰斗外,还有许多的艺人都有过此类经历,他们都吃过“摞地”之苦,也正因为有过摞地的经历,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有了杰出的成就,他们之中出了很多真正的艺术家。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给艺术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给养,只有真正接触生活的艺术才能真正称得上是艺术。只有经历,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才能在表演的时候去除表演的痕迹,还原生活的本真。只有这样的表演才能打动观众,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
    说了半天了,“摞地”是什么意思?就是原来的老艺人在空地搭台表演。演员没有舞台,和观众是平等的,这时的演员并不是高高在上,他们的地位低得不能再低了,有时只是徒手就开始表演了,因为没钱,没法置办道具,只能袖子一挽,张嘴就来,说、学、逗、唱样样不含糊。又好像古时候赶庙会、赶集市经常有玩杂耍的,他们就在观众身边,如果他们的“活”不到家,一眼就会被观众看穿了,他们的表演掺不得假,丝毫瑕疵都会被看的一清二楚,自然也不能挣到钱。因此,他们只能认认真真揣摩表演技巧,一点也马虎不得。因而他们的表演,逗乐也好,讽刺挖苦时代弊病也好,都是入木三分。不像现在上个春晚,变个戏法,使个障眼法非得高科技辅助不成,却也赚的盆瓮盈满,但这和摞地艺人比起来还真不算什么。
    然而摞地艺人却不然,摞地的艺人,他们没有任何的花枪作势,靠得是自身真本事,把生活里的东西表演出来,能够产生共鸣,让观众能够感动的流泪。
    他们经历的种种磨难,积累了丰富的来源生活的素材,只有这样表演出来,才能让观众回味悠长,久久不能忘怀,就如马三立,侯宝林两位相声大师,现在提起来他们,谁不为他们的表演树大拇指呀。当下的相声演员是无法逾越的。
    为了生存,为了吃饭,那种紧迫感。更激发了他们对自己艺术的热爱,把他们的表演真当回事去做,他们会实实在在的学,实实在在的练,实实在在的表演。每一环节都做到精细,如果不这样他们就很难生存。正因这样,也成就了他们的真艺术。
    当下,特别是演艺圈里,却很少有这样的艺人了。每年会有数以万计的人学习艺术,试图用各种方法去快速成名成家。却很少能静下来心来,来静下心来感受生活,潜心去研究艺术的本质。他们都在忙着跑穴走场,忙着灯红洒绿。甚至时不时的拿着自己的丑事宣扬一番,用这种低劣的手法来使自己保鲜,提高“知名度”,他们的宗旨就是只要出名就行,且不管是美名还是丑名.
    可能并不完全是他们的错,也许是社会真正在扭曲,扭曲的审美观,扭曲的价值观,扭曲的人生观。为了出名,可以不要道德,不要身体,不要名节。只要能出名,谁都是干爹。只要人出名了,人们也不会再管他或她是用什么方法出名的,却一味的追捧起来。至于什么道德,什么羞耻,统统都不重要。这样的艺人能称得上艺术家吗?表演出来的东西能叫艺术吗?
    虽然现在不是马三立,侯宝林大师那样的时代,没有人饥寒交迫的。但是他们的“摞地精神”应该是后代艺人学习的。这种“摞地精神”,就应该包括对艺术的热爱,对艺术的坚持,对艺术的敬畏,对艺术的认真,对艺术的负责等,并不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艺术家,如果不然他们就是在亵渎艺术。
    摞地,实实在在,认认真真,每行每业都应借鉴!

章节目录


积沙成塔:一个80后的人生思考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文阁只为原作者透明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透明眼并收藏积沙成塔:一个80后的人生思考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