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招认
高贵妃跪在地上,听着玉娘清泠泠笑声,心上愈发地没了底,两手都是冷汗却又不敢抬头,好一会才听着上头道:“这陈氏性子想是难改的了,实实地辜负了圣上的仁爱之心,将这折子还了她。”而后,就听着“哒”地一声,却是陈庶人那折子落在了地上,与折子一同落地的还有高贵妃高高悬起的心。
不想她才放下心,上头的玉娘又道是:“贵妃,这回的事,过来便过了。你起来罢。”高贵妃明白这是玉娘警告她不得有下回了,忙道:“是,妾知错了。妾再不敢辜负殿下厚待之恩。”说了,与玉娘磕了个头方才立起身来,已是满心满手的冷汗,连着头也不敢抬。
只说高贵妃从玉娘这里回去后,想是吹着了冷风,受了风寒,竟至卧床不起,只得遣了普女官来与乾元帝同玉娘请罪,道是御医要她静养,不能为殿下分忧,实是有愧。
乾元帝听说,皱了眉道:“她从前倒是个好的,如今身子怎么弱了起来,连着风也受不得了!”竟是怀疑高贵妃有借病躲懒的意思,玉娘倒是明白,高贵妃这是为着向她显示忠心,托病避嫌,便与乾元帝道:“瞧您说的,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得病的。”又与普女官道:“你与贵妃说,她的忠心我是知道的,叫她只管好生养病,身子好了依旧出来。”乾元帝听着玉娘那些话,倒是无可无不可,只与玉娘道:“你好容易才稳健些,不许胡乱折腾,教窦氏一个协理就是了,你们母子平安要紧。”玉娘自然答应。
高贵妃听着普女官转述,这才真正将心放下。且因有玉娘的话,她“病” 也不敢“病”得久,原打算着过个十来日就下地,再过个几日慢慢地讲饮食加上去。不想还没等高贵妃病足一月,竟真的就躺倒了。
原来谭氏自承恩公府回去,可说是度日如年,坐卧难宁,咽喉处如同堵了块石头一般,连着一口饭食也咽不下。一是担忧着吴芳蕤;二却是为着自家一时情急,脱口说了那话。是以即盼着谢皇后肯见她,又怕了谢皇后召见。
吴大用看着谭氏忧急,只以为谭氏是为着吴芳蕤担忧,倒还劝道:“便是皇后真不肯见你也无妨,无缘无故的,圣上也不能罪及妻孥。何况女儿嫁去还不足一月呢。”谭氏听着吴大用劝解,张了张口,到底没敢将实情说与吴大用知道。待得接着承恩公世子夫人的来信,说是谢皇后肯接见,谭氏倒是松了口气,左右都是个死字又怕着什么呢?
觐见皇后当日,谭氏按品大妆,可因她连日来为着吴芳蕤忧急,消瘦许多,眼角多了皱纹,打眼一瞧,竟是个略有些儿愁苦的妇人,是以冯氏初见着谭氏时竟是不太敢相认,要谭氏先过来问好,冯氏方有醒悟,倒是对谭氏多了几分怜悯,可有几句话依旧得交代清楚:“吴夫人,殿下虽是好性,却也不好欺,小心答话。”谭氏心上已拿定了主意,自是满口称是。
因冯氏的帖子上允了冯氏携带谭氏进去,是以谭氏轻易地便随着冯氏到了椒房殿。谭氏是头一回来椒房殿,虽椒房殿恢弘雍容,可她哪里有心思观瞧,立在殿中只觉着一颗心都要从咽喉里蹦出来,以至于谭氏不得不时时把口掩住。
谭氏以为等了许久,实则还不上一刻,就看着后殿转出四个彩绣辉煌的美人,簇拥着一个身着皇后常服的丽人来,知道是皇后谢氏,到底胆怯,只瞥了一眼便不敢再看,随着冯氏拜倒在地。
玉娘来在凤座前坐了,眼光在冯氏身上扫过落在了谭氏身上,慢悠悠地道:“就是这位了罢。”
冯氏因不敢抬头,也听不出玉娘的喜怒,心上忐忑,转念一想:殿下哪里是会为着亲眷委屈着自己的人,她即肯见了必不能生气的。这才放下心,依旧垂了头道:“是。”玉娘嗯了声:“起罢。”
冯氏这才起身,一回头却见谭氏依旧跪着,忙转头瞧了眼玉娘,又转与谭氏道:“你糊涂了么?殿下叫你起来。”谭氏咬着牙摇了摇头,又与玉娘磕下头去,饶是椒房殿内铺着厚厚的地毯,也听着嗵嗵几声额头撞着地板的声音。
玉娘因向冯氏看去,冯氏叫玉娘看得又羞又恨,自悔不该一时心软答应了谭氏所托,正要去扶她,却叫谭氏挥了开去,就听着谭氏道:“妾有罪!妾为着殿下能见妾,扯谎哄了世子夫人,妾并无甚隐秘事要回与殿下知道。只求殿下看在妾一片爱女之心的份上,容妾说几句话。”
玉娘眉尖一挑,眼角眉梢厉色一闪而过,快得冯氏几乎以为自家是眼花了,又听玉娘道:“你即哄了我,我为何要听你呈情?金盛,将这位吴夫人叉出宫去。”金盛听了,哪里敢耽搁,忙指了两个身强力壮的内侍过来要拖谭氏。
谭氏不想谢皇后竟是这样不容分说,已是慌张,再教内侍们将双臂一扭,刻骨疼痛,眼中立时落下泪来,急急看向一旁的冯氏,冯氏这时已恼了谭氏哄她,正愁不知如何同玉娘交代,见谭氏看过来,便将脸扭在了一旁。
内侍们虽是太监,到底都是男人,谭氏又是个羸弱妇人,哪里经得住他们拖拉,没一会就拉在了椒房殿门前,谭氏又急又怕,再顾不得什么,哭嚷道:“殿下,妾愿说,妾愿说。”
金盛听着这句,将两个内侍止住,回头对玉娘瞧了眼,见她慢慢颌首,这才蹲下身与谭氏道:“吴夫人,殿下肯见你,是你的福气,老老实实地说了,可也不用丢这样的脸了。”言毕这才叫扣着谭氏双臂的内侍们将手松开。
谭氏吃着这个苦头,眼泪扑簌簌落下,却是不敢再出声,手脚并用地爬在殿中跪好,含了泪对凤座上的玉娘瞧了眼,见这谢皇后生得清丽婉转,口角边还带了一丝儿笑意,再想想她方才的雷厉风行,心上更是怕得厉害,哭着重新与玉娘叩首。
玉娘这才道:“好了,你与承恩公世子夫人言道,你愿把个秘密告诉我知道,这回子该想起来了罢。”
谭氏把袖子抹了泪,抽噎了几声,才道是:“殿下还记得三皇子殿下么?”玉娘听见这句不仅将身子微微前倾:“此话何意?”谭氏咬了咬牙:“妾自知有罪,只是妾的女儿,她嫁与二皇子殿下不足一月,从前又是闺中女儿,任事不知道,只求殿下抬一抬手,哪怕叫她做姑子去也好,总给她一条活路。殿下答应了妾,妾便将三皇子殿下如何遇难的,都告诉殿下知道殿下便是要杀了妾,也是妾该受的。”
玉娘听在这里,微微笑道:“原来是为着救二皇子妃,我又怎么知道你的话是真是假?”谭氏楞了楞,低了头道:“妾言明此事之后,妾万无幸理,哪有拿着自己生死玩笑的。”玉娘把谭氏上下看了回,素白的手指在凤座的扶手上敲了敲,转头与金盛道:“去瞧瞧圣上在作甚,若是得空,将她送去给圣上。”
谭氏张了张口还待说甚,玉娘已道:“若是你胡乱攀扯,你也知道反坐是个什么罪名。若你所言是真,我保二皇子妃无事。”谭氏听在这里,一口气才泄了下来,与玉娘又磕了两个头这才退在一边。
金盛出去片刻即回,回来先在玉娘耳边说了几句,看着玉娘点了头,这才叫了两个内侍将谭氏拖了出去。
看着谭氏去了,玉娘方注目在冯氏身上:“嫂子没甚要与我说的吗?”冯氏自是知道玉娘这是恼了,哪里敢出声,提裙跪在玉娘凤座前:“妾愚昧。”玉娘笑一笑,侧首与冯氏道:“嫂子回去好生想想。”说了立起身来,两旁的宫人忙上来搀扶,冯氏依旧跪着不敢起身,直到玉娘进了后殿,这才颤巍巍站起来,脸上已羞得通红。
珊瑚便过来劝道:“世子夫人,那谭氏所说的哪里是我们殿下能问的呢?避嫌尚且不及呢,也难怪她生气。”虽玉娘已是皇后,可事涉俩个皇子,虽乾元帝对她看重,可这却已不是她能管得了的了,必要再去奏与乾元帝知道才好定夺。即是如此,不若自家全不沾手来的干净。
冯氏已自知很该在答应谭氏前先逼问出谭氏要说甚,这时听着珊瑚说话,脸上更红了,低声与珊瑚道:“原是我糊涂,还请女官替我在殿下面前多多赔罪,与殿下道,妾知错,再没下回的了。”说了与珊瑚弯了弯腰。珊瑚忙闪了过去,含笑道:“世子夫人知道就好。”又殷勤地将冯氏送到了殿门前,看着冯氏走开了,这才回来见玉娘,看着玉娘已卸去簪环,脱了外头大衣裳,阖了眼半靠在榻上,只以为玉娘寐着了,正要退出去,就听着玉娘道:“看看五皇子殿下在做甚,若是有空,将他带了来。”
这时辰,皇五子景宁多半儿是在上学呢,殿下不该不知,如何还要说这些?珊瑚虽不知玉娘意图,还是应了声,转身出去,过得片刻就回来了,回道:“殿下还在学里。”玉娘脸上忽然一笑撑了头道:“是我糊涂了。”说了轻轻叹息了声。
到了晚间,金盛才回来告诉玉娘知道:废吴王妃之母谭氏举发皇次子景和以痘症谋害皇三子景明,人证俱全,乾元帝已使昌盛往永巷赐死了废人景和与陈庶人,使别葬。而谭氏因也交与了大理寺定罪,其夫吴大用一并革职下狱。
却是金盛将谭氏押去乾元帝那里时已将前因都与乾元帝说了,乾元帝听着事涉景明,亲自审问了谭氏。谭氏到底是深闺妇人,来前先是打算避重就轻,只说自家是为着求见哄玉娘的,待得玉娘嗔怒,又打算假托听来的,不想玉娘将她送到了乾元帝面前。谭氏哪里吃得住乾元帝的问话,不过片刻就将前尘往事都招认了。
(下接作者有话说)
作者有话要说: 却是当日谭氏受景和托付,做过两个香袋。虽当时景和并未言明他拿来有甚用。
谭氏心中就有疑惑,景和是皇子,未央宫中还能少了针线上的人吗?便是二皇子殿下多嫌着针线局的人做出来的东西匠气,也不能来寻她,难道他身边就没个宫人会做针线?便是他身边的人针线不好,外头难道就没好绣娘了?
直至皇三子殿下出了事,谭氏才有所觉悟,知道那是景和怕若是叫宫中针线局里的人或是他身边的宫人做了香袋,他日查证起来要露马脚。而她是一外官的妻子,谁能疑心到她?便是疑心到她,景和当时送来的东西可是干干净净的,也不好说就有病呢,倒是没大后患的。谭氏当时没举发,是为着景和当时尚与乾元帝父子情深。如今景和即已下狱,连累着他妻子吴芳蕤,谭氏心痛女儿,这才举发,只求以此功劳换吴芳蕤一个平安。
此事虽无物证,可有谭氏并谭氏身边几个丫头为人证,乾元帝使暴室丞将几人分开刑讯,再将供词核对,虽是说法有些儿出入,关键枝节上却是分毫不差,因此将景和定了罪。
☆、第292章 差错
乾元帝自然知道谭氏供词不是全情,什么是叫景和利用,只怕是心存贪念,明知景和有所图谋,依旧肯替他做事。如今景和事败,为着脱身,便将罪名一股脑儿推在景和身上,是以固然景和母子叫乾元帝赐死,谭氏与吴大用两个一般是乾元帝的眼中钉,一股脑儿都下了狱。吴大用到了这时才知谭氏糊涂到自家出首去,即恨且悔,只悔没早些发觉谭氏是个蠢货,好将这个愚妇掐死,如今只好徒唤奈何。
未几,大理寺审定,吴大用谭氏夫妇陷入皇次子景和逆案,夫妇俩都断了个斩首弃市。而前吴王妃吴氏芳蕤,入养心庵出家。养心庵为大殷朝历代有罪宫人出家修行之地,从来都是只有进没有出,吴芳蕤得知父母叫她连累,自家又是再无出头之日,心如死灰之下,不过数年便一病而亡,死时形销骨立,十分可悯。宫中得知消息,还是玉娘开了口,使吴芳蕤与其父母合葬一处,算是真正了了此事,这都是后话表过不提。
高贵妃那边原是装病的,听着景明果然是叫景和害死,激愤悲痛之下倒是真病倒了。人烧得厉害,满口嚷着儿子,消息传在椒房殿,乾元帝倒也可怜她,允了景淳夫妇进宫侍疾。
说来徐氏刚出小月子不久,自家尚且虚弱,可侍疾时十分用心,照顾仔细周到,比之亲生儿女也不差什么。高贵妃从前觉着徐清样貌平常,出身又低,选她做景淳王妃为的不过是好拿捏罢了,如今看她乖巧懂事,倒真是慢慢地喜欢起来。
而景淳待着徐清原是淡淡的,可自徐清小产之后,夫妇两个同病相怜,倒是渐渐亲近起来,有了些相濡以沫的意思。如今进宫侍疾,又是同进同出,日日相对,虽不能叫景淳改尽前习,可日常相处之中颇有默契,看起也竟有了些寻常夫妇的意思。
高贵妃虽心痛景明死得冤枉,然而罪魁祸首都已赔命,也算是出尽了气,再看景淳与徐清亲近,心上颇感安慰,一日瞅着景淳不在,又拉了徐清道:“他有许多不是,可还算是个有良心的,你们夫妇经了这场磨难,他会待着你好的。”
徐清知道依着景淳的心思脾气,能做到如今这样也算是体贴周到的了,再有桩,既然景淳在女色上淡淡的,自家不能得他的全心全意,那旁人也一样,倒也算是好事了,是以还能笑着与高贵妃道:“殿下待妾一直挺好的。”顿了顿,又小心翼翼地与高贵妃道是,“母妃,您还有殿下呢,我们会孝顺您的。”
高贵妃听着,知道徐清这是安慰她,泪光一闪,笑了起来,点了点头,心上就拿定了主意,盘算好了等着乾元帝山陵崩,她就去求一求玉娘,放她到景淳府上做太妃去,到时母子们在一处,再有一两个孙儿孙女,这一世也算圆满了。皇后虽不是个宽厚人,可胜在度量,只消没犯着她,很是好说话。是以又叮嘱了徐清几句,只说是:“好孩子,我知道你是个孝顺的,可皇后才是你嫡母,你也该常过去看看,虽不用你做甚,陪着说说话也好。”
徐清生性柔顺,听了高贵妃吩咐,自然答应,次日就走了趟椒房殿求见皇后,果然得玉娘召见。只是徐清性子温柔沉默,叫她看人脸色还使得,可要奉承玉娘这样的精明人却难,若是玉娘不开口,徐清竟是无话可说,只好在一旁陪坐,看着宫人们为玉娘送水送药,想着高贵妃的话,就要过来接手服侍,玉娘笑道:“必是你母妃叫你这样的,坐着罢,我还和她计较这些不成。”徐清脸上一红,这才退了下去,眼光又在玉娘腹部一绕,看着玉娘腹部隆起,自家那个孩子却已没了一个多月,到底有些触景伤情,悄悄地转了头拭泪。
徐清这里正触景伤情,却看着椒房殿的内侍总管急匆匆进来,走在玉娘面前行了礼,眼光在她身上一瞥,而后便俯在玉娘耳边说了几句。再看玉娘听着金盛的话,身子一动仿佛要起身,金盛忙伸手将玉娘扶住,口中道:“殿下,您慢着些!您慢些!”她虽不大会奉承人,却是十分会瞧脸色,知道必是有事儿,碍着自家在,不好说,忙起身道:“母后,儿臣告退,母妃那里该吃药了。”玉娘摆一摆手以示听着了,徐清立时退了出去,一直到走出椒房殿,连着头也不敢回。
玉娘瞧着徐清这样小心,便与金盛道:“不想叫高氏挑着个好媳妇。”金盛赔笑道:“奴婢大胆说一句,殿下您错了,您才是晋王妃的正经婆婆呢。”玉娘听了笑道:“倒也是。”说着脸上的笑就淡了些,在金盛的扶持下将身子坐直,慢慢地道:“你往承恩公府走一趟,叫冯氏与梁氏明日进宫。”金盛弯腰答应,想了想又道:“您母亲呢?”
玉娘转头瞧了眼金盛,金盛又道:“您许久不曾见过承恩公夫人了,母女天性,哪有不想的,您如今又是要紧的时候,哪有不想念母亲的呢?”
说来自打马氏进京以来,马氏这里托病,玉娘这处也不召,这对“母女”除着年节时马氏身为外命妇,按例入宫觐见之外,十分难得才见上一面。而玉娘怀上这一胎以来,竟是一回也没召过马氏,如今急吼吼地将冯氏与梁氏两个召进宫来,却不召马氏,叫御史们知道,只怕又要多嘴。
玉娘托腮想了想,方点了头。金盛看着玉娘答应,这才转身出宫。如今金盛是椒房殿内侍总管,正是除着昌盛外内侍中的第一人,守司马门的军士内侍们看着他满口的大人,也不十分查抄,还笑问道:“金大人这是办差哪?”
金盛拢了袖子点头笑道:“殿下有吩咐,不得不走一趟。各位辛苦。”说话时就有小内侍签过马来,几个内侍侍卫涌过来服侍着金盛上了马,又目送着金盛走远方才散去。
又说谢逢春这两日正是满心烦躁,却是齐伯年从阳谷城传来消息,说是月娘带了两个丫头摆出县君的仪仗往京城来了。
原是前些年甘露庵叫烧了个干净,待得玉娘成了皇后,甘露庵是她未进宫前潜修过的地方,就有地方乡绅为着奉承皇家,捐出银两来,在原处重建甘露庵。更有个唤作米贵的乡绅,有片儿山林与原甘露庵接壤,前回在甘露庵遭火时,也烧了一小半去,这回索性捐了出来,将甘露庵的范围几乎翻了一倍去。
上个月甘露庵落成,因当今皇后在此修持过,竟就成了福地,香火十分旺盛,莫说是阳谷城附近的善男信女们,便是东安州府的居士也有赶了来的。
月娘便是以进香为皇后祈福为由出的门,自她做得县君,无事就爱摆着县君的仪仗出门,齐伯年与顾氏两个待要劝几句,月娘便将端哥扯来说话,只问顾氏几时将孩子接来。齐伯年与顾氏自知理亏,又看月娘也不过在街上转一转,亦或是去英娘家中小坐,也就罢了。这回听着月娘要进香,倒也不以为意,不想月娘这一去直至晚间也没回来。
齐伯年与顾氏起先只以为月娘是往李府她姐姐家去了,看着她不回家,心上厌烦,可也不好留着她住在李府,只得叫了顾氏的陪房夏妈妈去接。不想到了李府才知道月娘今日竟是没去过。英娘同月娘乃是嫡亲姐妹,听着她不见了,哪有不急的,当时就命套车赶到齐府,李鹤不放心妻子,一般跟来。
听着英娘过来,她与月娘一般是县君身份,又是摆了仪仗过来的,齐伯年与顾氏也不敢端了长辈架势,开了中门迎接。
英娘恼恨齐家,便拿着县君身份与齐伯年与顾氏夫妇两个说话,齐伯年与顾氏两个听着月娘不见了,自家也着急,便是月娘再不得皇后喜欢,她有个万一,皇后便是为着自家的脸面也不能答应,自家立时就有泼天大祸,顾氏只把帕子捂了脸哭,并不敢强辩,翻来覆去只一句道是:“她那性子,要出去,我也拦不住呀。”
英娘正是焦急的时候,听着顾氏这话,正是个火上浇油,哪有不怒的,连着姻伯母也不叫了,指着顾氏叫齐太太。还是李鹤劝解道:“附近几个县城,哪个不知道县君身份?谁敢动这个手,一家子老小的命都不要了么?若说是外来的贼人,这些日子附近县城也是风平浪静,怕是县君心里不痛快,在哪里盘桓散心呢。”又哄着英娘取了名帖来递往县衙,请县尊私下里帮着查一查。
阳谷城县令听着谢皇后的姐姐丢了,吓得几乎魂飞魄散,连夜叫了捕快盘查下去,这才查出月娘的车驾出了阳谷城就没往甘露庵去,而是往京城方向去了。
听着这消息,英娘与顾氏两个便来月娘房中翻看,果然装着当季衣裳的箱子空了一半,妆台上的头面首饰一件不剩不说,连着一枚铜钱也没剩,分明是早有谋划,借着烧香为由,悄悄地往京城去,可她孤身一人就是打着县君旗号,长途漫漫的,谁又能保证没个差错?
高贵妃跪在地上,听着玉娘清泠泠笑声,心上愈发地没了底,两手都是冷汗却又不敢抬头,好一会才听着上头道:“这陈氏性子想是难改的了,实实地辜负了圣上的仁爱之心,将这折子还了她。”而后,就听着“哒”地一声,却是陈庶人那折子落在了地上,与折子一同落地的还有高贵妃高高悬起的心。
不想她才放下心,上头的玉娘又道是:“贵妃,这回的事,过来便过了。你起来罢。”高贵妃明白这是玉娘警告她不得有下回了,忙道:“是,妾知错了。妾再不敢辜负殿下厚待之恩。”说了,与玉娘磕了个头方才立起身来,已是满心满手的冷汗,连着头也不敢抬。
只说高贵妃从玉娘这里回去后,想是吹着了冷风,受了风寒,竟至卧床不起,只得遣了普女官来与乾元帝同玉娘请罪,道是御医要她静养,不能为殿下分忧,实是有愧。
乾元帝听说,皱了眉道:“她从前倒是个好的,如今身子怎么弱了起来,连着风也受不得了!”竟是怀疑高贵妃有借病躲懒的意思,玉娘倒是明白,高贵妃这是为着向她显示忠心,托病避嫌,便与乾元帝道:“瞧您说的,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得病的。”又与普女官道:“你与贵妃说,她的忠心我是知道的,叫她只管好生养病,身子好了依旧出来。”乾元帝听着玉娘那些话,倒是无可无不可,只与玉娘道:“你好容易才稳健些,不许胡乱折腾,教窦氏一个协理就是了,你们母子平安要紧。”玉娘自然答应。
高贵妃听着普女官转述,这才真正将心放下。且因有玉娘的话,她“病” 也不敢“病”得久,原打算着过个十来日就下地,再过个几日慢慢地讲饮食加上去。不想还没等高贵妃病足一月,竟真的就躺倒了。
原来谭氏自承恩公府回去,可说是度日如年,坐卧难宁,咽喉处如同堵了块石头一般,连着一口饭食也咽不下。一是担忧着吴芳蕤;二却是为着自家一时情急,脱口说了那话。是以即盼着谢皇后肯见她,又怕了谢皇后召见。
吴大用看着谭氏忧急,只以为谭氏是为着吴芳蕤担忧,倒还劝道:“便是皇后真不肯见你也无妨,无缘无故的,圣上也不能罪及妻孥。何况女儿嫁去还不足一月呢。”谭氏听着吴大用劝解,张了张口,到底没敢将实情说与吴大用知道。待得接着承恩公世子夫人的来信,说是谢皇后肯接见,谭氏倒是松了口气,左右都是个死字又怕着什么呢?
觐见皇后当日,谭氏按品大妆,可因她连日来为着吴芳蕤忧急,消瘦许多,眼角多了皱纹,打眼一瞧,竟是个略有些儿愁苦的妇人,是以冯氏初见着谭氏时竟是不太敢相认,要谭氏先过来问好,冯氏方有醒悟,倒是对谭氏多了几分怜悯,可有几句话依旧得交代清楚:“吴夫人,殿下虽是好性,却也不好欺,小心答话。”谭氏心上已拿定了主意,自是满口称是。
因冯氏的帖子上允了冯氏携带谭氏进去,是以谭氏轻易地便随着冯氏到了椒房殿。谭氏是头一回来椒房殿,虽椒房殿恢弘雍容,可她哪里有心思观瞧,立在殿中只觉着一颗心都要从咽喉里蹦出来,以至于谭氏不得不时时把口掩住。
谭氏以为等了许久,实则还不上一刻,就看着后殿转出四个彩绣辉煌的美人,簇拥着一个身着皇后常服的丽人来,知道是皇后谢氏,到底胆怯,只瞥了一眼便不敢再看,随着冯氏拜倒在地。
玉娘来在凤座前坐了,眼光在冯氏身上扫过落在了谭氏身上,慢悠悠地道:“就是这位了罢。”
冯氏因不敢抬头,也听不出玉娘的喜怒,心上忐忑,转念一想:殿下哪里是会为着亲眷委屈着自己的人,她即肯见了必不能生气的。这才放下心,依旧垂了头道:“是。”玉娘嗯了声:“起罢。”
冯氏这才起身,一回头却见谭氏依旧跪着,忙转头瞧了眼玉娘,又转与谭氏道:“你糊涂了么?殿下叫你起来。”谭氏咬着牙摇了摇头,又与玉娘磕下头去,饶是椒房殿内铺着厚厚的地毯,也听着嗵嗵几声额头撞着地板的声音。
玉娘因向冯氏看去,冯氏叫玉娘看得又羞又恨,自悔不该一时心软答应了谭氏所托,正要去扶她,却叫谭氏挥了开去,就听着谭氏道:“妾有罪!妾为着殿下能见妾,扯谎哄了世子夫人,妾并无甚隐秘事要回与殿下知道。只求殿下看在妾一片爱女之心的份上,容妾说几句话。”
玉娘眉尖一挑,眼角眉梢厉色一闪而过,快得冯氏几乎以为自家是眼花了,又听玉娘道:“你即哄了我,我为何要听你呈情?金盛,将这位吴夫人叉出宫去。”金盛听了,哪里敢耽搁,忙指了两个身强力壮的内侍过来要拖谭氏。
谭氏不想谢皇后竟是这样不容分说,已是慌张,再教内侍们将双臂一扭,刻骨疼痛,眼中立时落下泪来,急急看向一旁的冯氏,冯氏这时已恼了谭氏哄她,正愁不知如何同玉娘交代,见谭氏看过来,便将脸扭在了一旁。
内侍们虽是太监,到底都是男人,谭氏又是个羸弱妇人,哪里经得住他们拖拉,没一会就拉在了椒房殿门前,谭氏又急又怕,再顾不得什么,哭嚷道:“殿下,妾愿说,妾愿说。”
金盛听着这句,将两个内侍止住,回头对玉娘瞧了眼,见她慢慢颌首,这才蹲下身与谭氏道:“吴夫人,殿下肯见你,是你的福气,老老实实地说了,可也不用丢这样的脸了。”言毕这才叫扣着谭氏双臂的内侍们将手松开。
谭氏吃着这个苦头,眼泪扑簌簌落下,却是不敢再出声,手脚并用地爬在殿中跪好,含了泪对凤座上的玉娘瞧了眼,见这谢皇后生得清丽婉转,口角边还带了一丝儿笑意,再想想她方才的雷厉风行,心上更是怕得厉害,哭着重新与玉娘叩首。
玉娘这才道:“好了,你与承恩公世子夫人言道,你愿把个秘密告诉我知道,这回子该想起来了罢。”
谭氏把袖子抹了泪,抽噎了几声,才道是:“殿下还记得三皇子殿下么?”玉娘听见这句不仅将身子微微前倾:“此话何意?”谭氏咬了咬牙:“妾自知有罪,只是妾的女儿,她嫁与二皇子殿下不足一月,从前又是闺中女儿,任事不知道,只求殿下抬一抬手,哪怕叫她做姑子去也好,总给她一条活路。殿下答应了妾,妾便将三皇子殿下如何遇难的,都告诉殿下知道殿下便是要杀了妾,也是妾该受的。”
玉娘听在这里,微微笑道:“原来是为着救二皇子妃,我又怎么知道你的话是真是假?”谭氏楞了楞,低了头道:“妾言明此事之后,妾万无幸理,哪有拿着自己生死玩笑的。”玉娘把谭氏上下看了回,素白的手指在凤座的扶手上敲了敲,转头与金盛道:“去瞧瞧圣上在作甚,若是得空,将她送去给圣上。”
谭氏张了张口还待说甚,玉娘已道:“若是你胡乱攀扯,你也知道反坐是个什么罪名。若你所言是真,我保二皇子妃无事。”谭氏听在这里,一口气才泄了下来,与玉娘又磕了两个头这才退在一边。
金盛出去片刻即回,回来先在玉娘耳边说了几句,看着玉娘点了头,这才叫了两个内侍将谭氏拖了出去。
看着谭氏去了,玉娘方注目在冯氏身上:“嫂子没甚要与我说的吗?”冯氏自是知道玉娘这是恼了,哪里敢出声,提裙跪在玉娘凤座前:“妾愚昧。”玉娘笑一笑,侧首与冯氏道:“嫂子回去好生想想。”说了立起身来,两旁的宫人忙上来搀扶,冯氏依旧跪着不敢起身,直到玉娘进了后殿,这才颤巍巍站起来,脸上已羞得通红。
珊瑚便过来劝道:“世子夫人,那谭氏所说的哪里是我们殿下能问的呢?避嫌尚且不及呢,也难怪她生气。”虽玉娘已是皇后,可事涉俩个皇子,虽乾元帝对她看重,可这却已不是她能管得了的了,必要再去奏与乾元帝知道才好定夺。即是如此,不若自家全不沾手来的干净。
冯氏已自知很该在答应谭氏前先逼问出谭氏要说甚,这时听着珊瑚说话,脸上更红了,低声与珊瑚道:“原是我糊涂,还请女官替我在殿下面前多多赔罪,与殿下道,妾知错,再没下回的了。”说了与珊瑚弯了弯腰。珊瑚忙闪了过去,含笑道:“世子夫人知道就好。”又殷勤地将冯氏送到了殿门前,看着冯氏走开了,这才回来见玉娘,看着玉娘已卸去簪环,脱了外头大衣裳,阖了眼半靠在榻上,只以为玉娘寐着了,正要退出去,就听着玉娘道:“看看五皇子殿下在做甚,若是有空,将他带了来。”
这时辰,皇五子景宁多半儿是在上学呢,殿下不该不知,如何还要说这些?珊瑚虽不知玉娘意图,还是应了声,转身出去,过得片刻就回来了,回道:“殿下还在学里。”玉娘脸上忽然一笑撑了头道:“是我糊涂了。”说了轻轻叹息了声。
到了晚间,金盛才回来告诉玉娘知道:废吴王妃之母谭氏举发皇次子景和以痘症谋害皇三子景明,人证俱全,乾元帝已使昌盛往永巷赐死了废人景和与陈庶人,使别葬。而谭氏因也交与了大理寺定罪,其夫吴大用一并革职下狱。
却是金盛将谭氏押去乾元帝那里时已将前因都与乾元帝说了,乾元帝听着事涉景明,亲自审问了谭氏。谭氏到底是深闺妇人,来前先是打算避重就轻,只说自家是为着求见哄玉娘的,待得玉娘嗔怒,又打算假托听来的,不想玉娘将她送到了乾元帝面前。谭氏哪里吃得住乾元帝的问话,不过片刻就将前尘往事都招认了。
(下接作者有话说)
作者有话要说: 却是当日谭氏受景和托付,做过两个香袋。虽当时景和并未言明他拿来有甚用。
谭氏心中就有疑惑,景和是皇子,未央宫中还能少了针线上的人吗?便是二皇子殿下多嫌着针线局的人做出来的东西匠气,也不能来寻她,难道他身边就没个宫人会做针线?便是他身边的人针线不好,外头难道就没好绣娘了?
直至皇三子殿下出了事,谭氏才有所觉悟,知道那是景和怕若是叫宫中针线局里的人或是他身边的宫人做了香袋,他日查证起来要露马脚。而她是一外官的妻子,谁能疑心到她?便是疑心到她,景和当时送来的东西可是干干净净的,也不好说就有病呢,倒是没大后患的。谭氏当时没举发,是为着景和当时尚与乾元帝父子情深。如今景和即已下狱,连累着他妻子吴芳蕤,谭氏心痛女儿,这才举发,只求以此功劳换吴芳蕤一个平安。
此事虽无物证,可有谭氏并谭氏身边几个丫头为人证,乾元帝使暴室丞将几人分开刑讯,再将供词核对,虽是说法有些儿出入,关键枝节上却是分毫不差,因此将景和定了罪。
☆、第292章 差错
乾元帝自然知道谭氏供词不是全情,什么是叫景和利用,只怕是心存贪念,明知景和有所图谋,依旧肯替他做事。如今景和事败,为着脱身,便将罪名一股脑儿推在景和身上,是以固然景和母子叫乾元帝赐死,谭氏与吴大用两个一般是乾元帝的眼中钉,一股脑儿都下了狱。吴大用到了这时才知谭氏糊涂到自家出首去,即恨且悔,只悔没早些发觉谭氏是个蠢货,好将这个愚妇掐死,如今只好徒唤奈何。
未几,大理寺审定,吴大用谭氏夫妇陷入皇次子景和逆案,夫妇俩都断了个斩首弃市。而前吴王妃吴氏芳蕤,入养心庵出家。养心庵为大殷朝历代有罪宫人出家修行之地,从来都是只有进没有出,吴芳蕤得知父母叫她连累,自家又是再无出头之日,心如死灰之下,不过数年便一病而亡,死时形销骨立,十分可悯。宫中得知消息,还是玉娘开了口,使吴芳蕤与其父母合葬一处,算是真正了了此事,这都是后话表过不提。
高贵妃那边原是装病的,听着景明果然是叫景和害死,激愤悲痛之下倒是真病倒了。人烧得厉害,满口嚷着儿子,消息传在椒房殿,乾元帝倒也可怜她,允了景淳夫妇进宫侍疾。
说来徐氏刚出小月子不久,自家尚且虚弱,可侍疾时十分用心,照顾仔细周到,比之亲生儿女也不差什么。高贵妃从前觉着徐清样貌平常,出身又低,选她做景淳王妃为的不过是好拿捏罢了,如今看她乖巧懂事,倒真是慢慢地喜欢起来。
而景淳待着徐清原是淡淡的,可自徐清小产之后,夫妇两个同病相怜,倒是渐渐亲近起来,有了些相濡以沫的意思。如今进宫侍疾,又是同进同出,日日相对,虽不能叫景淳改尽前习,可日常相处之中颇有默契,看起也竟有了些寻常夫妇的意思。
高贵妃虽心痛景明死得冤枉,然而罪魁祸首都已赔命,也算是出尽了气,再看景淳与徐清亲近,心上颇感安慰,一日瞅着景淳不在,又拉了徐清道:“他有许多不是,可还算是个有良心的,你们夫妇经了这场磨难,他会待着你好的。”
徐清知道依着景淳的心思脾气,能做到如今这样也算是体贴周到的了,再有桩,既然景淳在女色上淡淡的,自家不能得他的全心全意,那旁人也一样,倒也算是好事了,是以还能笑着与高贵妃道:“殿下待妾一直挺好的。”顿了顿,又小心翼翼地与高贵妃道是,“母妃,您还有殿下呢,我们会孝顺您的。”
高贵妃听着,知道徐清这是安慰她,泪光一闪,笑了起来,点了点头,心上就拿定了主意,盘算好了等着乾元帝山陵崩,她就去求一求玉娘,放她到景淳府上做太妃去,到时母子们在一处,再有一两个孙儿孙女,这一世也算圆满了。皇后虽不是个宽厚人,可胜在度量,只消没犯着她,很是好说话。是以又叮嘱了徐清几句,只说是:“好孩子,我知道你是个孝顺的,可皇后才是你嫡母,你也该常过去看看,虽不用你做甚,陪着说说话也好。”
徐清生性柔顺,听了高贵妃吩咐,自然答应,次日就走了趟椒房殿求见皇后,果然得玉娘召见。只是徐清性子温柔沉默,叫她看人脸色还使得,可要奉承玉娘这样的精明人却难,若是玉娘不开口,徐清竟是无话可说,只好在一旁陪坐,看着宫人们为玉娘送水送药,想着高贵妃的话,就要过来接手服侍,玉娘笑道:“必是你母妃叫你这样的,坐着罢,我还和她计较这些不成。”徐清脸上一红,这才退了下去,眼光又在玉娘腹部一绕,看着玉娘腹部隆起,自家那个孩子却已没了一个多月,到底有些触景伤情,悄悄地转了头拭泪。
徐清这里正触景伤情,却看着椒房殿的内侍总管急匆匆进来,走在玉娘面前行了礼,眼光在她身上一瞥,而后便俯在玉娘耳边说了几句。再看玉娘听着金盛的话,身子一动仿佛要起身,金盛忙伸手将玉娘扶住,口中道:“殿下,您慢着些!您慢些!”她虽不大会奉承人,却是十分会瞧脸色,知道必是有事儿,碍着自家在,不好说,忙起身道:“母后,儿臣告退,母妃那里该吃药了。”玉娘摆一摆手以示听着了,徐清立时退了出去,一直到走出椒房殿,连着头也不敢回。
玉娘瞧着徐清这样小心,便与金盛道:“不想叫高氏挑着个好媳妇。”金盛赔笑道:“奴婢大胆说一句,殿下您错了,您才是晋王妃的正经婆婆呢。”玉娘听了笑道:“倒也是。”说着脸上的笑就淡了些,在金盛的扶持下将身子坐直,慢慢地道:“你往承恩公府走一趟,叫冯氏与梁氏明日进宫。”金盛弯腰答应,想了想又道:“您母亲呢?”
玉娘转头瞧了眼金盛,金盛又道:“您许久不曾见过承恩公夫人了,母女天性,哪有不想的,您如今又是要紧的时候,哪有不想念母亲的呢?”
说来自打马氏进京以来,马氏这里托病,玉娘这处也不召,这对“母女”除着年节时马氏身为外命妇,按例入宫觐见之外,十分难得才见上一面。而玉娘怀上这一胎以来,竟是一回也没召过马氏,如今急吼吼地将冯氏与梁氏两个召进宫来,却不召马氏,叫御史们知道,只怕又要多嘴。
玉娘托腮想了想,方点了头。金盛看着玉娘答应,这才转身出宫。如今金盛是椒房殿内侍总管,正是除着昌盛外内侍中的第一人,守司马门的军士内侍们看着他满口的大人,也不十分查抄,还笑问道:“金大人这是办差哪?”
金盛拢了袖子点头笑道:“殿下有吩咐,不得不走一趟。各位辛苦。”说话时就有小内侍签过马来,几个内侍侍卫涌过来服侍着金盛上了马,又目送着金盛走远方才散去。
又说谢逢春这两日正是满心烦躁,却是齐伯年从阳谷城传来消息,说是月娘带了两个丫头摆出县君的仪仗往京城来了。
原是前些年甘露庵叫烧了个干净,待得玉娘成了皇后,甘露庵是她未进宫前潜修过的地方,就有地方乡绅为着奉承皇家,捐出银两来,在原处重建甘露庵。更有个唤作米贵的乡绅,有片儿山林与原甘露庵接壤,前回在甘露庵遭火时,也烧了一小半去,这回索性捐了出来,将甘露庵的范围几乎翻了一倍去。
上个月甘露庵落成,因当今皇后在此修持过,竟就成了福地,香火十分旺盛,莫说是阳谷城附近的善男信女们,便是东安州府的居士也有赶了来的。
月娘便是以进香为皇后祈福为由出的门,自她做得县君,无事就爱摆着县君的仪仗出门,齐伯年与顾氏两个待要劝几句,月娘便将端哥扯来说话,只问顾氏几时将孩子接来。齐伯年与顾氏自知理亏,又看月娘也不过在街上转一转,亦或是去英娘家中小坐,也就罢了。这回听着月娘要进香,倒也不以为意,不想月娘这一去直至晚间也没回来。
齐伯年与顾氏起先只以为月娘是往李府她姐姐家去了,看着她不回家,心上厌烦,可也不好留着她住在李府,只得叫了顾氏的陪房夏妈妈去接。不想到了李府才知道月娘今日竟是没去过。英娘同月娘乃是嫡亲姐妹,听着她不见了,哪有不急的,当时就命套车赶到齐府,李鹤不放心妻子,一般跟来。
听着英娘过来,她与月娘一般是县君身份,又是摆了仪仗过来的,齐伯年与顾氏也不敢端了长辈架势,开了中门迎接。
英娘恼恨齐家,便拿着县君身份与齐伯年与顾氏夫妇两个说话,齐伯年与顾氏两个听着月娘不见了,自家也着急,便是月娘再不得皇后喜欢,她有个万一,皇后便是为着自家的脸面也不能答应,自家立时就有泼天大祸,顾氏只把帕子捂了脸哭,并不敢强辩,翻来覆去只一句道是:“她那性子,要出去,我也拦不住呀。”
英娘正是焦急的时候,听着顾氏这话,正是个火上浇油,哪有不怒的,连着姻伯母也不叫了,指着顾氏叫齐太太。还是李鹤劝解道:“附近几个县城,哪个不知道县君身份?谁敢动这个手,一家子老小的命都不要了么?若说是外来的贼人,这些日子附近县城也是风平浪静,怕是县君心里不痛快,在哪里盘桓散心呢。”又哄着英娘取了名帖来递往县衙,请县尊私下里帮着查一查。
阳谷城县令听着谢皇后的姐姐丢了,吓得几乎魂飞魄散,连夜叫了捕快盘查下去,这才查出月娘的车驾出了阳谷城就没往甘露庵去,而是往京城方向去了。
听着这消息,英娘与顾氏两个便来月娘房中翻看,果然装着当季衣裳的箱子空了一半,妆台上的头面首饰一件不剩不说,连着一枚铜钱也没剩,分明是早有谋划,借着烧香为由,悄悄地往京城去,可她孤身一人就是打着县君旗号,长途漫漫的,谁又能保证没个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