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士信的一番话,彻底打动了在场诸位联军将领。此时倘若张须陀不愿投降,这些将领也会投降山海城的。
说不定还会将张须陀绑了去邀功。
张须陀这位联军统帅,还没重要到让诸位将领死心效命的地步。
留给张须陀的实则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投降,要么再像历史上一般慷慨就义,留下一个好名节。
只是荒野到底不是历史,张须陀对现任主公,也没有对隋帝那般与生俱来的忠君、忠国之心。
权衡一二,张须陀最终还是选择了投降。
如此,自然皆大欢喜。
…………
【姓名】:张须陀(王级)
【朝代】:隋朝
【身份】:山海城武将
【职业】:特级武将
【忠诚】:68点
【统帅】:82【武力】:87【智力】:60【政治】:45
【特长】:忠勇(提升部队士气40%,提升部队攻击力15%)
【功法】:略
【装备】:长枪
【评价】:隋朝名将,智勇双全,战功赫赫,忠烈第一,乃隋朝柱石。
张须陀在王级武将中属于顶级存在,倘若不是不幸战死,怕是能一举晋升至皇级武将序列,名垂青史。
…………
随着诸位联军将领投降,还剩下的六万余联军集体投降山海城。
几乎就在联军投降的同时,吴起、田单等盟军将领撤离前线的消息也在盟军阵中传播开来,激起军士们的愤怒。盟军将士见并肩作战的联军都投降了,干脆一不作二不休,跟着投降山海城。
一时之间,浩浩然十五万大军纷纷投降,布满整个战场,煞是壮观。方才还在激战的生死战场,一下变得死寂无比。
白起见此,当即率部出寨,准备接收降军。
十五万降军就像一个巨大的火药桶,又是刚经历过一场苦战,士卒脾气普遍暴躁。稍不注意,如果在有心人的挑拨下就会发生冲突,危害不小。
白起一生混迹军营,对此自然认识深刻。除了安排三万大军去拿下营寨后方还在骚扰粮道的一万联军,剩下的六万龙骧军悉数留下,用来看守降军。
至于文山城战况,已是不需要龙骧军插手。
事实也是如此。
虎豹骑赶到文山城下,马超见城门紧闭,知道仅靠虎豹骑这支纯粹的骑兵部队,一时难以攻破城门,干脆绕过西城门,朝南面奔去。
此时廉颇统领的七万盟军,得到命令,正在紧急撤往文山城。在廉颇大军后方,则是一路追击而来的冯异军团。
虎豹骑的到来,给了廉颇大军致命一击。他们就像一支利箭,将正在进城的盟军截成两段,彻底断了还留在城外的盟军的退路。
盟军士卒见此,不要命地往城门口挤去,试图进城躲避。奈何城门大小有限,士卒又太多,危机时刻,生死关头,军中纪律早已被军士抛诸脑后。
惨绝人寰的踩踏事件就此上演,仅是被踩死的军士就不计其数。
一时之间城门口大乱,好不热闹。
好在廉颇已经早早进城,否则还真可能葬身于乱局之中。
帝尘让廉颇大军撤回文山城,除了因为廉颇大军距离文山城最近这个客观因素,以及守城的客观需要,还有一点私心。
军中将领自然宝贵,此番带来的军士也非常珍贵,都是高阶士卒,精锐之士。帝尘等人也是抱着能挽回一点算一点的心思。
他们哪里想到,马超竟如此果决,行军毫不拖泥带水,一旦发现城门关闭,立即绕道,配合冯异军团,准备拿下廉颇大军。
因为虎豹骑行动迅速,最终顺利撤回城中的盟军也就一万之数。
被虎豹骑跟冯异军团两面夹击,又失了军中大将,没了退路,城外幸存的五万六千余名盟军,最终也只能乖乖投降。
几乎就在盟军投降的同时,西面的禁卫军第一军团以及北面的城卫军团也陆续抵达文山城外,正式对文山城完成合围。
帝尘等人见了,哪里还敢停留,带着一万盟军以及诸位大将,狼狈撤离。随帝尘等人一起离开的,还有文山城领主浩呼御风。
至于城邦的其他领主,眼见召回的大将没有回归,又不知前线到底发生什么变故,只能狠狠心,独自传送离开。
诺大的文山城,一下变得空荡荡的。
领主走了,城外又被大军围困,文山城城卫师团吓的面无人色,哪里还敢据守,干脆利落地开城投降。
下午五时许,山海城大军进驻文山城。
至此,云南之战最关键的一场大战,以盟军跟联军的惨败而告终。
整场战役打下来,二十万盟军近乎全部交待在云南战场,给了【炎黄盟】一个沉重的打击,在荒野的声望降至冰点。
【炎黄盟】遏制山海城崛起的意图,彻底宣告失败。
************
盖亚四年一月七日,灵犀城。
一夜过去,文山城之战的详细战报,已经放到欧阳朔案前。
除了在主战场大获全胜,负责追击张郃部的龙骧军也收获颇丰。张郃统领的一万联军,远离主战场,对那里发生的战事一无所知。
因此任凭龙骧军带队将领穆桂英如何劝降,张郃都以为是穆桂英在耍诈。无奈之下,穆桂英也只能下令正面强攻。
一场大战下来,一万联军死伤惨重,最终只有不到六千人被俘。联军将领张郃也在跟穆桂英的对阵中败下阵来,不幸被俘。
大战过后,恶来统领的城卫军团即刻回到元阳城,传送回山海城。
霍去病统领的禁卫军则将北上,正在赶来灵犀城的路上。欧阳朔将根据剑侠城的动作,灵活考虑,是否要投入禁卫军去收复东川郡。
不出意外的话,今天驻扎在东川店的剑侠城大军就会有动作。
是战是和,就看风青阳的战略选择了。
冯异统领的豹韬军第三军团,在战俘中补充兵员之后,就将撤离孟定郡。鉴于孟定郡已经被拿下,冯异军团将放弃镇安郡驻地,再次移师北上,跟驻扎在桂林郡的豹韬军第一军团以及第二军团会合。
如此,就将云南战场悉数交给龙骧军扫尾。
白起将率领龙骧军第一军团,继续坐镇文山城,负责看押降军,配合正在赶去文山城的军务总署官员,做好降军先期整编工作。
于此同时,罗士信将统领龙骧军第四军团,即刻杀入腾越郡境内,配合中路军以及山蛮大军,准备彻底拿下腾越郡。
腾越郡没了联军协防,领主跑的跑,死的死,在三路大军的夹击下,相信很快就将全境沦陷,纳入山海城治下。
至此,整个云南战场已是不需要欧阳朔太过操心。
…………
就在云南大战行将结束时,战场之外的三场局部战役也基本有了结果。
凤囚凰果然没让欧阳朔失望,十分果决地拿下凤翔城,顺利占领太原行省全境,一跃而起,成为荒野举足轻重的一位诸侯。
交州舰队以及崖山舰队两大主力舰队,在虎贲军第三军团的两个步兵师团的配合下,已经在夷洲岛登陆。
于此同时,两大舰队彻底封锁了夷洲海峡。
军务总署传令岭南战区,增兵夷洲岛,配合水师彻底拿下夷洲岛。
唯一麻烦的,还是顽石城的大战。随着帝尘回归,邯郸城大军势必不甘心再被敌军往前推进。
碔砆也不贪心,干脆就以占领的两府为界,准备跟邯郸城均分彰武郡。
鉴于眼下山海城势不可挡的崛起之势,以及【炎黄盟】的全面式微,帝尘此时怕也无胆量跟顽石城来一场大决战。
不管愿不愿意,帝尘也只能暂时咽下这枚战争苦果,从长计议。
如此一来,【山海盟】不仅在云南战场大获全胜,更是在主战场之外收获颇丰,一举扭转了联盟在盖亚三年的颓势。
两大联盟,再次回到统一水平线上。
当然具体到个体,随着【云南城邦】被拿下,山海城在中国区的霸主地位已是无可撼动。
【炎黄盟】的任何一个个体,都不足以跟山海城正面抗衡。
说的直白点,山海城已是渐渐拥有以一城之力,独扛整个【炎黄盟】的实力,无惧【炎黄盟】的任何挑衅跟威胁。
************
大戏落幕,中国区玩家除了惊叹,也只能是惊叹。
有远见的玩家更是意识到一个问题,随着【云南城邦】被扫灭,山海城立国的最大一个障碍已经被剪除。
摆在山海城面前的,将是一条康庄大道。
玩家已经在开始猜测山海城的立国日程了,说一个月,两个月的都有。无一例外的是,玩家一致认定,山海城必将在三个月之内立国。
这么一个事实,实在让人无法不惊叹。
一位平民领主,一步步披荆斩棘,一路碾压本该辉煌的【炎黄盟】,在中国区这样一个错综复杂,诸侯争霸的大环境中,率先登顶。
毫无疑问,山海城即将创造游戏史上最大的一个奇迹,没有之一。
说不定还会将张须陀绑了去邀功。
张须陀这位联军统帅,还没重要到让诸位将领死心效命的地步。
留给张须陀的实则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投降,要么再像历史上一般慷慨就义,留下一个好名节。
只是荒野到底不是历史,张须陀对现任主公,也没有对隋帝那般与生俱来的忠君、忠国之心。
权衡一二,张须陀最终还是选择了投降。
如此,自然皆大欢喜。
…………
【姓名】:张须陀(王级)
【朝代】:隋朝
【身份】:山海城武将
【职业】:特级武将
【忠诚】:68点
【统帅】:82【武力】:87【智力】:60【政治】:45
【特长】:忠勇(提升部队士气40%,提升部队攻击力15%)
【功法】:略
【装备】:长枪
【评价】:隋朝名将,智勇双全,战功赫赫,忠烈第一,乃隋朝柱石。
张须陀在王级武将中属于顶级存在,倘若不是不幸战死,怕是能一举晋升至皇级武将序列,名垂青史。
…………
随着诸位联军将领投降,还剩下的六万余联军集体投降山海城。
几乎就在联军投降的同时,吴起、田单等盟军将领撤离前线的消息也在盟军阵中传播开来,激起军士们的愤怒。盟军将士见并肩作战的联军都投降了,干脆一不作二不休,跟着投降山海城。
一时之间,浩浩然十五万大军纷纷投降,布满整个战场,煞是壮观。方才还在激战的生死战场,一下变得死寂无比。
白起见此,当即率部出寨,准备接收降军。
十五万降军就像一个巨大的火药桶,又是刚经历过一场苦战,士卒脾气普遍暴躁。稍不注意,如果在有心人的挑拨下就会发生冲突,危害不小。
白起一生混迹军营,对此自然认识深刻。除了安排三万大军去拿下营寨后方还在骚扰粮道的一万联军,剩下的六万龙骧军悉数留下,用来看守降军。
至于文山城战况,已是不需要龙骧军插手。
事实也是如此。
虎豹骑赶到文山城下,马超见城门紧闭,知道仅靠虎豹骑这支纯粹的骑兵部队,一时难以攻破城门,干脆绕过西城门,朝南面奔去。
此时廉颇统领的七万盟军,得到命令,正在紧急撤往文山城。在廉颇大军后方,则是一路追击而来的冯异军团。
虎豹骑的到来,给了廉颇大军致命一击。他们就像一支利箭,将正在进城的盟军截成两段,彻底断了还留在城外的盟军的退路。
盟军士卒见此,不要命地往城门口挤去,试图进城躲避。奈何城门大小有限,士卒又太多,危机时刻,生死关头,军中纪律早已被军士抛诸脑后。
惨绝人寰的踩踏事件就此上演,仅是被踩死的军士就不计其数。
一时之间城门口大乱,好不热闹。
好在廉颇已经早早进城,否则还真可能葬身于乱局之中。
帝尘让廉颇大军撤回文山城,除了因为廉颇大军距离文山城最近这个客观因素,以及守城的客观需要,还有一点私心。
军中将领自然宝贵,此番带来的军士也非常珍贵,都是高阶士卒,精锐之士。帝尘等人也是抱着能挽回一点算一点的心思。
他们哪里想到,马超竟如此果决,行军毫不拖泥带水,一旦发现城门关闭,立即绕道,配合冯异军团,准备拿下廉颇大军。
因为虎豹骑行动迅速,最终顺利撤回城中的盟军也就一万之数。
被虎豹骑跟冯异军团两面夹击,又失了军中大将,没了退路,城外幸存的五万六千余名盟军,最终也只能乖乖投降。
几乎就在盟军投降的同时,西面的禁卫军第一军团以及北面的城卫军团也陆续抵达文山城外,正式对文山城完成合围。
帝尘等人见了,哪里还敢停留,带着一万盟军以及诸位大将,狼狈撤离。随帝尘等人一起离开的,还有文山城领主浩呼御风。
至于城邦的其他领主,眼见召回的大将没有回归,又不知前线到底发生什么变故,只能狠狠心,独自传送离开。
诺大的文山城,一下变得空荡荡的。
领主走了,城外又被大军围困,文山城城卫师团吓的面无人色,哪里还敢据守,干脆利落地开城投降。
下午五时许,山海城大军进驻文山城。
至此,云南之战最关键的一场大战,以盟军跟联军的惨败而告终。
整场战役打下来,二十万盟军近乎全部交待在云南战场,给了【炎黄盟】一个沉重的打击,在荒野的声望降至冰点。
【炎黄盟】遏制山海城崛起的意图,彻底宣告失败。
************
盖亚四年一月七日,灵犀城。
一夜过去,文山城之战的详细战报,已经放到欧阳朔案前。
除了在主战场大获全胜,负责追击张郃部的龙骧军也收获颇丰。张郃统领的一万联军,远离主战场,对那里发生的战事一无所知。
因此任凭龙骧军带队将领穆桂英如何劝降,张郃都以为是穆桂英在耍诈。无奈之下,穆桂英也只能下令正面强攻。
一场大战下来,一万联军死伤惨重,最终只有不到六千人被俘。联军将领张郃也在跟穆桂英的对阵中败下阵来,不幸被俘。
大战过后,恶来统领的城卫军团即刻回到元阳城,传送回山海城。
霍去病统领的禁卫军则将北上,正在赶来灵犀城的路上。欧阳朔将根据剑侠城的动作,灵活考虑,是否要投入禁卫军去收复东川郡。
不出意外的话,今天驻扎在东川店的剑侠城大军就会有动作。
是战是和,就看风青阳的战略选择了。
冯异统领的豹韬军第三军团,在战俘中补充兵员之后,就将撤离孟定郡。鉴于孟定郡已经被拿下,冯异军团将放弃镇安郡驻地,再次移师北上,跟驻扎在桂林郡的豹韬军第一军团以及第二军团会合。
如此,就将云南战场悉数交给龙骧军扫尾。
白起将率领龙骧军第一军团,继续坐镇文山城,负责看押降军,配合正在赶去文山城的军务总署官员,做好降军先期整编工作。
于此同时,罗士信将统领龙骧军第四军团,即刻杀入腾越郡境内,配合中路军以及山蛮大军,准备彻底拿下腾越郡。
腾越郡没了联军协防,领主跑的跑,死的死,在三路大军的夹击下,相信很快就将全境沦陷,纳入山海城治下。
至此,整个云南战场已是不需要欧阳朔太过操心。
…………
就在云南大战行将结束时,战场之外的三场局部战役也基本有了结果。
凤囚凰果然没让欧阳朔失望,十分果决地拿下凤翔城,顺利占领太原行省全境,一跃而起,成为荒野举足轻重的一位诸侯。
交州舰队以及崖山舰队两大主力舰队,在虎贲军第三军团的两个步兵师团的配合下,已经在夷洲岛登陆。
于此同时,两大舰队彻底封锁了夷洲海峡。
军务总署传令岭南战区,增兵夷洲岛,配合水师彻底拿下夷洲岛。
唯一麻烦的,还是顽石城的大战。随着帝尘回归,邯郸城大军势必不甘心再被敌军往前推进。
碔砆也不贪心,干脆就以占领的两府为界,准备跟邯郸城均分彰武郡。
鉴于眼下山海城势不可挡的崛起之势,以及【炎黄盟】的全面式微,帝尘此时怕也无胆量跟顽石城来一场大决战。
不管愿不愿意,帝尘也只能暂时咽下这枚战争苦果,从长计议。
如此一来,【山海盟】不仅在云南战场大获全胜,更是在主战场之外收获颇丰,一举扭转了联盟在盖亚三年的颓势。
两大联盟,再次回到统一水平线上。
当然具体到个体,随着【云南城邦】被拿下,山海城在中国区的霸主地位已是无可撼动。
【炎黄盟】的任何一个个体,都不足以跟山海城正面抗衡。
说的直白点,山海城已是渐渐拥有以一城之力,独扛整个【炎黄盟】的实力,无惧【炎黄盟】的任何挑衅跟威胁。
************
大戏落幕,中国区玩家除了惊叹,也只能是惊叹。
有远见的玩家更是意识到一个问题,随着【云南城邦】被扫灭,山海城立国的最大一个障碍已经被剪除。
摆在山海城面前的,将是一条康庄大道。
玩家已经在开始猜测山海城的立国日程了,说一个月,两个月的都有。无一例外的是,玩家一致认定,山海城必将在三个月之内立国。
这么一个事实,实在让人无法不惊叹。
一位平民领主,一步步披荆斩棘,一路碾压本该辉煌的【炎黄盟】,在中国区这样一个错综复杂,诸侯争霸的大环境中,率先登顶。
毫无疑问,山海城即将创造游戏史上最大的一个奇迹,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