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两日后?民妇儿子此时正受着煎熬,多一日也等不得啊!”那妇人果然如他所料,立刻嚎哭起来:“万一临到头又不审了怎么办,我们找谁说理去啊……呜呜……”
“放肆!”衙役立刻上前骂道:“大人一诺千金,既然答应了你就定然会审,岂容尔等质疑?再不走,我便当你们有意扰乱公堂,那可就别走了!”
妇人一噎,心头有些害怕,又见围观的百姓都劝她,心知今天多半闹不起来,又见张大户一直冲她使眼色,于是哆哆嗦嗦地对聂偿恩磕了个头:“谢青天大老爷肯为我儿洗刷冤屈,民妇回去就为您立一块长生牌,日夜供奉!”
杨昭似笑非笑,临走都要将他架起来,这张家人,果真有趣。
当日,这件“冤案”就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了杏阳县,因上一任县令审案时并未允许百姓旁听,许多人不知原委,轻易就信了张家人的说辞。
有下人将打听来的情况上报给杨昭,他平静地说:“随他们去吧。”又对厅中两位青年道:“这一回辛苦你们了,事成之后,本官必有重谢。”
其中一人道:“不敢,小的能在您手底下办差是我们的福分。”
另一人道:“正是,早就听说那张大户不是个好东西,小的这也算为民除害了……咱说这话是不是有些不合适?”说罢,他自嘲地笑了笑。
外面日头西沉,有丫鬟进来点亮了烛火,正堂一下被照得透亮。
若有知情人见到这两位青年居然在县令家中,必然会惊掉下巴,他们竟是杏阳县中有名的地痞——王狗子与桂七!
☆、第61章 农门天骄10
堂审当日,衙门正堂外头挤满了杏阳县的百姓,衙役并未驱离。
此时杨昭身着青色鸂鶒官袍,头戴乌纱帽,端坐在“明镜高悬”的牌匾下方,但见他眉目清明,官威赫赫,声音沉稳又严肃道:“升堂!”
“威武——”衙役们敲着水火棍,“笃笃笃”的声音令跪在堂中的两人心底发慌。
杨昭厉声道:“堂下何人,报上名来。”
“草、草民张三,普安村人。”张大户结结巴巴地回答,倒是他妻子比他镇定些许:“民妇刘小囡,普安村人。”
“所告何事?”
有书办将状子朗声念出来,杨昭又令二人一一陈情,听闻张家冤情,旁听百姓发出一阵喧哗声。
杨昭醒木一拍,问道:“既有冤情,录问之时曾令尔等实则书实,虚则陈冤,尔等为何画押?”
“民妇当时深受打击,加上人证口供俱在,所有人言辞凿凿,民妇还真当我儿做下那等恶事,心中气恨悲苦,无心寻求真相,这才……”刘小囡眼泪刷刷直掉,仿佛沉浸在深深的痛苦与自责中:“可是到了后来,民妇却想明白了,我儿哪里会是这样的人呢?民妇看着他长大,平日里最是乖巧不过,连只蚂蚁都舍不得踩死,更何况是人呢?民妇这才振作精神,暗中和他爹查访起当日之事,竟被我们找出许多线索,想我儿本是清清白白,却连亲生爹娘都不信他,被至亲之人放弃,他多半已经心如死灰,不想再活,这才将所有冤屈都咽进肚子里,呜呜……”
张三跟着哽咽道:“富贵儿啊!是爹娘对不住你啊!”
正堂中回荡着二人此起彼伏的嚎啕哭声。
旁听百姓均是感慨不已,有那心软之人已是默默垂泪。
“肃静!”杨昭猛一拍醒木,吓得几百号人立刻就安静了,他继续问道:“尔等状上所述,王家人曾在王翠花尸身上做了手脚,导致仵作检验出了差错,尔等可有证据?”
“草民有证据,是那王家媳妇秦氏亲口承认,王翠花身上的淤痕和抓伤,乃是王大郎亲手炮制,正是为了诬陷我儿!”张三大声分辨道,心中却想着恩公说了,以如今的尸检手段,仵作根本无法断定伤痕来自生前或死后,供词自然不足以推翻他们的谎言。
“哦?”杨昭道:“传秦氏上堂。”
书办唱名后,又有一位身着孝服的妇人被带到堂上,她样貌平凡,骨架粗大,皮肤黝黑而干燥,看起来像是经常下地的样子。
秦氏叩头后一直低着脑袋,偏偏县老爷总不说话,她心里发慌,悄悄抬头瞄了眼,就见县老爷一双眸子沉沉地盯着她,吓得她浑身一哆嗦。
听县老爷问她当日经过,秦氏支支吾吾地承认了张三的说辞,说是小姑子被抬回家时尸体已经冷了,当时身上不见有伤,第二日相公便去衙门告状了。
杨昭问道:“那你当时为何不说?”
秦氏哆哆嗦嗦地说:“他们……他们说妻子告丈夫,会被打死的……”
“难道你现在不怕了?”
“相公他……三个月前离世了……”秦氏捂住脸哽咽道。
旁听的百姓发出嗡嗡的议论声,偶尔能听见“报应”、“狠毒”之类的词,杨昭令堂内肃静,又接连审问了好几个当时的证人,他们中曾有人亲耳听见王翠花的呼救声,却因忌张家势大不敢出头,更有人亲自撞见张富贵抛尸的一幕,将人逮了个正着。
可今天,他们竟皆推翻了先前的供词,杨昭心中哂笑,一两个证人出错便罢,竟人人都看走了眼?真当他们是傻子不成?又看看堂上的县丞、主簿、书吏等,无一不是面色难看。
这就是聂向文替张家人出的馊主意?拿一群无知刁民当枪使?他们不会以为诬告和伪证是件小事吧?
待一众证人审完,杨昭问:“刘氏,你可曾识字进学?”
刘小囡一愣,没想明白怎么转到这儿了,下意识地摇摇头。
“方才见你对答如流,言辞间文绉绉的,本官在想,是谁在背后教你呢?”杨昭语气随意地说着,却有如平地一声惊雷,吓得刘小囡半晌说不出话来。
“大人!您问这等不相干的是什么意思?人证口供俱在,莫不是……大人怕招惹麻烦,不愿意让案件复审?”张三面色一变,“嗷”地一声嚎了出来:“乡亲们,你们帮帮我啊,我儿子如今还在死牢里呆着,也不知遭了多少罪啊……”
“本官当然要审,今日之事,只需验证王翠花究竟是被淹死,还是如仵作所说是被捂死的,就知道谁人在撒谎了。”杨昭说得云淡风轻,好像俱都在掌握之中。
张三却悄悄舒了口气,心道此事没有物证,王翠花的尸体也已入土数月,人证又被他们尽数买通,县老爷又如何辩证?
“明日,本官要开棺验尸。”
“什、什么?!”张三与刘小囡当场傻眼,月台上的百姓一时间也被惊得说不出话。
“尔等难道不知?死者哪怕只余一副骨架,仍可将头骨洗净,用净热汤瓶细细斟汤灌,从脑门穴入,看有无细泥沙屑自鼻孔窍中流出,以此可判定否为生前溺水导致死亡。盖因生前落水,则因鼻息取气,吸入沙土,死后则无。”杨昭不顾众人惊疑神色,继续道:“如此便能得知此案是否需复审,今日堂上的几位人证,也必定有一次是在撒谎,至于在公堂之上行诬告之事……诬者止杖一百,流三千里。”
“真……真的?”刘小囡哆嗦着嘴唇,微微颤颤地问道。
这……怎么可能?和说好的不一样啊!
秦氏和几位跪在堂下的证人,无一不面露惊恐,那张三更不中用,早在听说“杖一百”三个字后,眼睛一翻,人晕倒在地。
杨昭见状,醒木一拍,冷哼道:“怎么?背后教唆之人,没有将鸿国律法告诉你们吗?”
“……”刘小囡双膝再也支撑不住,一屁股瘫倒在地。
这一下,还有谁人不明白?堂内官吏均以眼神交流,一副扬眉吐气的模样,他们早就憋气得不行,这件案子可是大家一同办下来,岂容这群刁民藐视?而堂外百姓先是阵阵私语,后声音越来越大,辱骂之词不绝于耳。
王家媳妇秦氏被骂得回过神来,哭喊着往前跪爬几步:“大人!民妇猪油蒙了心,是刘氏许以钱财蛊惑民妇,民妇这才做下这等糊涂事,求大人饶了民妇这一回吧!”
其余几位做伪证的人也反应过来,匆忙告饶,那磕头的声音听得人牙酸。
杨昭嫌恶地看了秦氏一眼,就像看见了什么脏东西:“听闻王大郎待你很好,你嫁入王家八载未曾有孕,他却从未对你有半分不敬,而你身为长嫂,王翠花更是你看着长大的小姑子。”
杨昭的话仿佛唤醒了什么,秦氏的神情有些迷离,眼神渐渐柔软。
“而今王翠花枉死,王大郎积郁成疾不幸病逝,临终前最不放心的便是你了,可你呢?他二人尸骨未寒,你却帮着他们的仇人侮他们生前死后的名节!你的良心去了哪里?就不怕昭昭天日,他们正在天上看着你吗?!”
秦氏猛地一震,神经质地抬头,只看见正堂朱红色的房梁,和不远处“明镜高悬”的牌匾,她心中一乱,口不择言道:“良心?是谁没有良心?他若有良心又如何将我舍下,放我孤零零一个人?又如何没给我留下半点傍身之物?让我一个寡妇以后怎么活?”
“王大郎知你与娘家心有间隙,为了让你娘家在他死后能善待你,他将一生积蓄都交给了他们,又将房契地契都更做了你的名字,算作你的嫁妆,还请了里正与族老们公证,想来,待你过了热孝,你娘家人便会来接你了……”
怎么可能……秦氏摇头,泪珠滴落在青砖地上,王大郎和王翠花的两张脸交织出现在她的脑海,自公公婆婆去世以后,一直是他们三人相依为命,她也曾视王翠花为亲生女,是什么蒙蔽了她,让她做出这样的事?现在想来,她就像被下了蛊一样,变得自己也不认得。
秦氏擦了把眼泪,恭敬地磕了个头:“民妇,认罪。”
杨昭不再理她,又从长案上取出一沓纸,念道:“鸿立七年,张三为占兄长田屋,不顾寡嫂意愿,强行逼受聘财将之远嫁,依律应发边卫充军。”
“鸿立九年,刘氏偶然撞见同村的罗鳏夫救了莲寡妇一命,便诬指二人有奸情,意图恐吓取财,莲寡妇为了护住自己名声,不得不从。刘氏前后共获利二十两,依律应杖一百,免刺。”
“放肆!”衙役立刻上前骂道:“大人一诺千金,既然答应了你就定然会审,岂容尔等质疑?再不走,我便当你们有意扰乱公堂,那可就别走了!”
妇人一噎,心头有些害怕,又见围观的百姓都劝她,心知今天多半闹不起来,又见张大户一直冲她使眼色,于是哆哆嗦嗦地对聂偿恩磕了个头:“谢青天大老爷肯为我儿洗刷冤屈,民妇回去就为您立一块长生牌,日夜供奉!”
杨昭似笑非笑,临走都要将他架起来,这张家人,果真有趣。
当日,这件“冤案”就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了杏阳县,因上一任县令审案时并未允许百姓旁听,许多人不知原委,轻易就信了张家人的说辞。
有下人将打听来的情况上报给杨昭,他平静地说:“随他们去吧。”又对厅中两位青年道:“这一回辛苦你们了,事成之后,本官必有重谢。”
其中一人道:“不敢,小的能在您手底下办差是我们的福分。”
另一人道:“正是,早就听说那张大户不是个好东西,小的这也算为民除害了……咱说这话是不是有些不合适?”说罢,他自嘲地笑了笑。
外面日头西沉,有丫鬟进来点亮了烛火,正堂一下被照得透亮。
若有知情人见到这两位青年居然在县令家中,必然会惊掉下巴,他们竟是杏阳县中有名的地痞——王狗子与桂七!
☆、第61章 农门天骄10
堂审当日,衙门正堂外头挤满了杏阳县的百姓,衙役并未驱离。
此时杨昭身着青色鸂鶒官袍,头戴乌纱帽,端坐在“明镜高悬”的牌匾下方,但见他眉目清明,官威赫赫,声音沉稳又严肃道:“升堂!”
“威武——”衙役们敲着水火棍,“笃笃笃”的声音令跪在堂中的两人心底发慌。
杨昭厉声道:“堂下何人,报上名来。”
“草、草民张三,普安村人。”张大户结结巴巴地回答,倒是他妻子比他镇定些许:“民妇刘小囡,普安村人。”
“所告何事?”
有书办将状子朗声念出来,杨昭又令二人一一陈情,听闻张家冤情,旁听百姓发出一阵喧哗声。
杨昭醒木一拍,问道:“既有冤情,录问之时曾令尔等实则书实,虚则陈冤,尔等为何画押?”
“民妇当时深受打击,加上人证口供俱在,所有人言辞凿凿,民妇还真当我儿做下那等恶事,心中气恨悲苦,无心寻求真相,这才……”刘小囡眼泪刷刷直掉,仿佛沉浸在深深的痛苦与自责中:“可是到了后来,民妇却想明白了,我儿哪里会是这样的人呢?民妇看着他长大,平日里最是乖巧不过,连只蚂蚁都舍不得踩死,更何况是人呢?民妇这才振作精神,暗中和他爹查访起当日之事,竟被我们找出许多线索,想我儿本是清清白白,却连亲生爹娘都不信他,被至亲之人放弃,他多半已经心如死灰,不想再活,这才将所有冤屈都咽进肚子里,呜呜……”
张三跟着哽咽道:“富贵儿啊!是爹娘对不住你啊!”
正堂中回荡着二人此起彼伏的嚎啕哭声。
旁听百姓均是感慨不已,有那心软之人已是默默垂泪。
“肃静!”杨昭猛一拍醒木,吓得几百号人立刻就安静了,他继续问道:“尔等状上所述,王家人曾在王翠花尸身上做了手脚,导致仵作检验出了差错,尔等可有证据?”
“草民有证据,是那王家媳妇秦氏亲口承认,王翠花身上的淤痕和抓伤,乃是王大郎亲手炮制,正是为了诬陷我儿!”张三大声分辨道,心中却想着恩公说了,以如今的尸检手段,仵作根本无法断定伤痕来自生前或死后,供词自然不足以推翻他们的谎言。
“哦?”杨昭道:“传秦氏上堂。”
书办唱名后,又有一位身着孝服的妇人被带到堂上,她样貌平凡,骨架粗大,皮肤黝黑而干燥,看起来像是经常下地的样子。
秦氏叩头后一直低着脑袋,偏偏县老爷总不说话,她心里发慌,悄悄抬头瞄了眼,就见县老爷一双眸子沉沉地盯着她,吓得她浑身一哆嗦。
听县老爷问她当日经过,秦氏支支吾吾地承认了张三的说辞,说是小姑子被抬回家时尸体已经冷了,当时身上不见有伤,第二日相公便去衙门告状了。
杨昭问道:“那你当时为何不说?”
秦氏哆哆嗦嗦地说:“他们……他们说妻子告丈夫,会被打死的……”
“难道你现在不怕了?”
“相公他……三个月前离世了……”秦氏捂住脸哽咽道。
旁听的百姓发出嗡嗡的议论声,偶尔能听见“报应”、“狠毒”之类的词,杨昭令堂内肃静,又接连审问了好几个当时的证人,他们中曾有人亲耳听见王翠花的呼救声,却因忌张家势大不敢出头,更有人亲自撞见张富贵抛尸的一幕,将人逮了个正着。
可今天,他们竟皆推翻了先前的供词,杨昭心中哂笑,一两个证人出错便罢,竟人人都看走了眼?真当他们是傻子不成?又看看堂上的县丞、主簿、书吏等,无一不是面色难看。
这就是聂向文替张家人出的馊主意?拿一群无知刁民当枪使?他们不会以为诬告和伪证是件小事吧?
待一众证人审完,杨昭问:“刘氏,你可曾识字进学?”
刘小囡一愣,没想明白怎么转到这儿了,下意识地摇摇头。
“方才见你对答如流,言辞间文绉绉的,本官在想,是谁在背后教你呢?”杨昭语气随意地说着,却有如平地一声惊雷,吓得刘小囡半晌说不出话来。
“大人!您问这等不相干的是什么意思?人证口供俱在,莫不是……大人怕招惹麻烦,不愿意让案件复审?”张三面色一变,“嗷”地一声嚎了出来:“乡亲们,你们帮帮我啊,我儿子如今还在死牢里呆着,也不知遭了多少罪啊……”
“本官当然要审,今日之事,只需验证王翠花究竟是被淹死,还是如仵作所说是被捂死的,就知道谁人在撒谎了。”杨昭说得云淡风轻,好像俱都在掌握之中。
张三却悄悄舒了口气,心道此事没有物证,王翠花的尸体也已入土数月,人证又被他们尽数买通,县老爷又如何辩证?
“明日,本官要开棺验尸。”
“什、什么?!”张三与刘小囡当场傻眼,月台上的百姓一时间也被惊得说不出话。
“尔等难道不知?死者哪怕只余一副骨架,仍可将头骨洗净,用净热汤瓶细细斟汤灌,从脑门穴入,看有无细泥沙屑自鼻孔窍中流出,以此可判定否为生前溺水导致死亡。盖因生前落水,则因鼻息取气,吸入沙土,死后则无。”杨昭不顾众人惊疑神色,继续道:“如此便能得知此案是否需复审,今日堂上的几位人证,也必定有一次是在撒谎,至于在公堂之上行诬告之事……诬者止杖一百,流三千里。”
“真……真的?”刘小囡哆嗦着嘴唇,微微颤颤地问道。
这……怎么可能?和说好的不一样啊!
秦氏和几位跪在堂下的证人,无一不面露惊恐,那张三更不中用,早在听说“杖一百”三个字后,眼睛一翻,人晕倒在地。
杨昭见状,醒木一拍,冷哼道:“怎么?背后教唆之人,没有将鸿国律法告诉你们吗?”
“……”刘小囡双膝再也支撑不住,一屁股瘫倒在地。
这一下,还有谁人不明白?堂内官吏均以眼神交流,一副扬眉吐气的模样,他们早就憋气得不行,这件案子可是大家一同办下来,岂容这群刁民藐视?而堂外百姓先是阵阵私语,后声音越来越大,辱骂之词不绝于耳。
王家媳妇秦氏被骂得回过神来,哭喊着往前跪爬几步:“大人!民妇猪油蒙了心,是刘氏许以钱财蛊惑民妇,民妇这才做下这等糊涂事,求大人饶了民妇这一回吧!”
其余几位做伪证的人也反应过来,匆忙告饶,那磕头的声音听得人牙酸。
杨昭嫌恶地看了秦氏一眼,就像看见了什么脏东西:“听闻王大郎待你很好,你嫁入王家八载未曾有孕,他却从未对你有半分不敬,而你身为长嫂,王翠花更是你看着长大的小姑子。”
杨昭的话仿佛唤醒了什么,秦氏的神情有些迷离,眼神渐渐柔软。
“而今王翠花枉死,王大郎积郁成疾不幸病逝,临终前最不放心的便是你了,可你呢?他二人尸骨未寒,你却帮着他们的仇人侮他们生前死后的名节!你的良心去了哪里?就不怕昭昭天日,他们正在天上看着你吗?!”
秦氏猛地一震,神经质地抬头,只看见正堂朱红色的房梁,和不远处“明镜高悬”的牌匾,她心中一乱,口不择言道:“良心?是谁没有良心?他若有良心又如何将我舍下,放我孤零零一个人?又如何没给我留下半点傍身之物?让我一个寡妇以后怎么活?”
“王大郎知你与娘家心有间隙,为了让你娘家在他死后能善待你,他将一生积蓄都交给了他们,又将房契地契都更做了你的名字,算作你的嫁妆,还请了里正与族老们公证,想来,待你过了热孝,你娘家人便会来接你了……”
怎么可能……秦氏摇头,泪珠滴落在青砖地上,王大郎和王翠花的两张脸交织出现在她的脑海,自公公婆婆去世以后,一直是他们三人相依为命,她也曾视王翠花为亲生女,是什么蒙蔽了她,让她做出这样的事?现在想来,她就像被下了蛊一样,变得自己也不认得。
秦氏擦了把眼泪,恭敬地磕了个头:“民妇,认罪。”
杨昭不再理她,又从长案上取出一沓纸,念道:“鸿立七年,张三为占兄长田屋,不顾寡嫂意愿,强行逼受聘财将之远嫁,依律应发边卫充军。”
“鸿立九年,刘氏偶然撞见同村的罗鳏夫救了莲寡妇一命,便诬指二人有奸情,意图恐吓取财,莲寡妇为了护住自己名声,不得不从。刘氏前后共获利二十两,依律应杖一百,免刺。”